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标杆研究 > 标杆研究

方太文化,底气何在?

(来自: 发布于:2022-05-11)

在中国企业界里,方太为什么会成为将中华优秀文化与现代化管理有机结合且卓有成效的典范?方太做对了什么?又有着哪些值得学习和思考之处?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启发。

作 者:正风 来 源:正和岛

01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脱离中华文化?

 
在聊方太之前,我想先和大家厘清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脱离中华文化?
 
对于文化,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在一些人看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的确,文化看不见摸不着,更像是一个无形的“场”,从中华文化中学管理,似乎不是一件能快速看到成效的事。
 
但当我们把时间的跨度拉到足够长,你会发现,历史早已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可应用性。
 
举个例子,中华文明延绵5000年而不绝,这是我们在课堂里就知道的一句话,背后也代表着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但你有没有想过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够延绵5000年而不绝?
 
关键就在于那些中华优秀文化一直延续了下来,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它就像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代代相传,维系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认同感和对美好的定义。
 
像以人为本、修己安人、障堵不如疏导等等,这些中华文化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早在大禹时代,我们就利用了堵不如疏的管理思想,来治理自然灾害。
 
如此来看,中华文化既然能延绵千年而不绝,既然能推动国家治理的进步,那也一定能治企,助力企业的基业长青。
 
当然,也有人说,现代管理思想起源于西方,也是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健全和完善的,这一点当然不可否认,中国工商业十九世纪才开始逐渐兴起,比起西方落后了几个世纪,但这其中的问题是,西方的管理思想就一定是更好的、更适合我们的吗?
 
这个问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早已给出了答案:
 
“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涉及到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它需要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之中。因此,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如何发现和确定本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中哪些内容可以用来构建管理以及确定管理的方式。
 
另一方面,东西方发展史及文化也有着很大差异,如果完全停留在对西方管理学理论的诠释性、注解性研究层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食洋不化”,水土不服。
 
有学者就并非戏言地指出:中国企业的管理学研究,好多是运用美国人发明的理论,研究美国人感兴趣的问题,使用美国人的语言,写出符合美国人评价标准的论文,在美国杂志上发表。
 
话虽略有所夸张,却不无道理。
 
与此相反的是,二战后,日本企业界却将中华文化中的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借鉴了过去,并运用到了企业经营管理当中,对其员工进行基础的思想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首先将《论语》运用到了企业管理当中,他开设了“《论语》讲习所”,倡导“论语主义”“道德经济合一说”“义利两全说”“论语加算盘说”,认为“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即讲道德、信用可以带来物质利益,而在牟利时要讲究道德、信用。
 

他说:“我的经营中虽饱含着辛苦和惨淡,但是由于常遵孔子之教,据《论语》之旨,故使经营获得了成功。”


还有日本东芝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佐吉、丰田喜一郎等人也都很喜欢读《论语》,丰田喜一郎还将“天地人知仁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素有“经营之圣”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更是把仁爱理念贯穿到了松下电器的发展中,他说,企业家要仁爱惠众,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
 
还有方太,早在十年前,方太就意识到中华绵延千年的文化对于成人成事的价值,2008年即决心将中华优秀文化导入企业管理当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中西合璧的管理体系,从“道”到“术”,构建起了一套系统可行且极具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
 
这足以证明,中华文化中,有着足够多的管理智慧和学问,向中华文化取经,将中华文化和企业管理相结合,探寻一条真正符合本土文化的“中国式管理”之道,无疑是中国企业家应当思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02
中华文化落地生根,方太做对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中华文化里蕴藏着大智慧,那对于企业而言,到底能从中华文化中学习到什么,或者说,中华文化到底能给管理带来怎样的启发?
 
这里可以从以下3点窥见,以方太为例具体来聊一聊:
 
1. 以人为本
 
我们知道,盈利是企业的天职,但企业关系中会涉及到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消费者,他们都是形形色色的人。
 
这就要求企业秉持利他思维,对内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保障其利益不受侵犯,对外则以强烈的责任感,平衡好各方关系和利益,使得社会有序发展。
 
2. 知行合一
 
企业如人,发展的过程中,优秀的企业会发觉到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其所有的战略都围绕这份初心展开,然后日复一日地践行,哪怕市场上有着诸多赚快钱的机遇,他们也不为所动。
 
3. 和谐思想
 
生意不仅仅是一个经营的方式,也是一个与人交流、交友的方式,因此不仅重视金钱上的往来,还要重视有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如果经营的方式只是因利而来、因利而去,这样的经营注定不会长久。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知名的企业往往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并以此来驱动和管理公司,成为那个“长期主义者”。
 
从方太来看,在中华文化与管理的有效融合方面,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界中的典范。
 
自2008年全面导入中华优秀文化后,方太以“仁爱”为核心理念,对集团已有的西式管理制度进行本土化改良,10余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文化管理体系,即十六字管理方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
 
我们可以拆开具体来看:
所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企业经营也有“经营之道”,也有“商道”,该如何去理解这个“道”?觉悟这个“道”?“中学明道”讲的就是我们需要从中华优秀文化中去找到这个答案。
“西学优术”指的是西方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近百年来发展的现代管理方法,包括体系、流程、工具、制度等等,这些方法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管理的效率,我们要拿来主义。

“中西合璧”是指我们要把基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理念、经营之道,与西方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方法,融为一体。

怎么融合?就是在运用西方具体管理工具的同时,也要让它符合我们自己的经营之道和企业的核心理念,这就是“以道御术”。

想来,这十六字方针其实也回答了到底该如何将中华文化融入到企业当中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已经贯彻了西式管理思想的中国企业而言,学了西式管理制度不代表就不能再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重要的其实是将二者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接下来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我们说中华优秀文化很值得学习,也讲了方太是如何实现“中西合璧”的,但一定还有人有这样的疑惑,就是在文化的落地上,到底该怎么做?也就是如何才能将文化融合到管理当中,而不是飘在天上和领导者的嘴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的“三问”中一探究竟。
 
“一是为什么,即我为什么做这家企业?也就是做一家企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二是成什么,也就是说,10年、20年以后,我想把这家企业带到哪里?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第三是信什么,即我相信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钱是可以赚的?什么钱是不可以赚的?不是什么钱都可以挣,一定要有这样一种信念。”
 
而这3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家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它也正是方太的三观——使命:为了亿万家庭的幸福;愿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价值观: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
 
围绕三观,方太形成的四大践行体系和干法,则是将中华优秀文化落地到管理上的有效路径,它围绕顾客、员工、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4个方面展开,可以用20个字来概括,即“顾客得安心;员工得成长;社会得正气;经营可持续”。
 
这其实也是方太对伟大企业的定义,方太认为,伟大的企业必须具备这四大特征,用茅忠群的话来说,一家伟大的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要满足并创造顾客的需求;而且是一个社会组织,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导人向善,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
 
这四大特征我们也可以分解为4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看:
 
1. 顾客得安心
 
茅忠群说,顾客得安心要求方太视顾客为亲人,让亿万家庭幸福安心。方太要打造无与伦比的顾客体验,让顾客动心、放心、省心、舒心,乃至安心。
 
为此,方太总结出了顾客得安心的四大维度和具体干法,分别是创新立美、品质立信、成本立惠和品牌立义。
 
创新立美,围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4个方面展开,方太把幸福作为创新的目标,强调用创新科技更好地推动个人幸福、家庭幸福和社会幸福。
 
品质立信,包含产品品质、服务品质、流程品质和工作品质4个方面,在企业内部坚持打造“零缺陷品质文化”,人人树立“零缺陷之志”。
 
成本立惠,即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方太能够赢得顾客的重要根基。
 
品牌立义,就是做好品牌定位、品牌主张、品牌沟通和品牌管理4个方面的工作,方太认为品牌是强大拉力,品牌不仅仅是打造知名度,还要在沟通中传递价值意义,弘扬正能量。
 
2. 员工得成长
 
方太视员工为家人,力争让全体方太人幸福成长,即物质与精神双丰收,事业与生命双成长。具体的落实途径包括关爱感化、教育熏化、制度固化、才能强化。
 
关爱感化,就是要在企业内营造起“四感”环境——成就感、尊重感、归属感和安全感,进而超越员工期望,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对生命的觉醒。
 
教育熏化,通过领导垂范、人文教育、行为落地和分享宣传,让员工修身心,尽本分,快乐学习,快乐奋斗,最终实现幸福圆满、觉悟自在的人生。
 
制度固化,指的是把企业内好的制度固定下来,包括礼乐规范、行为规范、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进而提升员工工作和成才效率,也可以让公司在时局嬗变中应对更多变化,为更多员工沉淀一种能力。
 
才能强化,通过才能培训、岗上实践、师徒传承和劳动竞赛来提升员工的管理和专业技能。
 
3. 社会得正气
 
社会得正气主要围绕企业责任展开,方太认为,企业首先必须严守法律责任,这相当于及格线,此外还要做好发展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3个方面的工作。
 
法律责任,即遵纪守法,不触红线。这是企业的底线,无论何时都不能突破,在此基础上,方太把法律责任细化为顾客责任、员工责任、环保责任和纳税责任4个方面。
 
发展责任,包括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方太认为,如果企业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破产倒闭,给社会带来负担,所以要做大做优“蛋糕”,成为一家长期主义者企业。
 
伦理责任,这是道德杠杆,也称为商业道德,方太把这分为善待顾客、善待员工、善待伙伴和正当竞争四个维度,这也是企业承担商业伦理责任的根源所在。
 
慈善责任,除了捐款捐物外,方太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思索在慈善方面企业还可以承担哪些责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方太已经确定了助力共同富裕计划行动纲要,从员工成长、文化传播、幸福建设、教育支持、慈善救助和社会价值6个方面展开,全方位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4. 经营可持续
 
企业想要永久创新,发展壮大下去,“经营可持续”是一条必经之路,这方面,方太主要从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人文管理和风险管理4个维度展开。
 
战略管理,战略是企业经营的“定海神针”,帮助企业坚定初心,灵活应变,逆风而行。方太把战略管理工作分为战略规划、战略部署、战略执行和战略评估4个方面,以此来练好企业经营管理扎实的基本功。
 
运营管理,这方面方太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营造“全员积极参与”质量活动和现场管理的文化氛围,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了运营管理的持续改善。
 
人文管理,在人文管理上,方太倡导整个管理过程要为人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留出一定的空间,做到精细与空间并存,具体分为文化管理、组织管理、干部管理和人才管理4个方面。
 
风险管理,方太在成立之初,就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核心内容,将其分为合规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运营风险4个维度,这也被看作是方太的4条底线,方太认为,只有守好这4条底线才能赢得未来。
 
至此,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方太文化,那就是以顾客为中心,以员工为根本,快乐学习、快乐奋斗,促进人类社会真善美。
 
至于中华文化给方太带来的改变,业绩是最好的证明,最近几年,方太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稳步增长,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方太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55亿元,同比增长29%,同比19年增长41%,持续引领中国厨电。

03
方太文化的启示:
坚守仁爱,贯彻始终
 
读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对中华文化的智慧和蕴藏的能量有了一定体会,但如果仅仅把文化视为管理的一种手段,只注重学习方太在文化落地上的具体方法,这还是停留在了“术”的层面上。
 
方太文化带给中国企业界的启示,其实更应该放在“道”的层面上去看,即方太真正做到了把文化贯穿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那份对仁爱之心的坚守,这才是中华文化能够在方太得以践行和运用的根本之道。
 
比如,在产品研发方面,方太就基于仁爱之心提出了“创新三论”——创新的源泉是仁爱、创新的原则是有度、创新的目标是幸福。这一理念也让方太的产品有着浓浓的“人情味”,我们可以来看这样几个案例。
 
茅忠群曾多次谈到过这样一件事,他说方太吸油烟机的研发,既要关注风量、风压、噪声等功能指标,也要关注人的感受,要站在利他角度来思考如何真正满足和创造用户需求,不能因功能指标上的考核而漠视了人的感受。
 
因此,方太的研发目标整体做了改变,产品研发不再用指标评判,转而把吸油烟效果作为评判吸油烟机唯一的定性目标,致力于研发“不跑烟”的吸油烟机。
 
2013年,方太推出新一代“风魔方”吸油烟机,凭借强劲的吸烟效果,实现了中国厨房少油烟之梦。一年后,方太又推出了顶吸式欧式机,把中间的吸口变成了一块儿“蝶翼环吸”板,进一步强化了吸油烟效果。
 
而无论是“风魔方”还是顶吸式欧式机,其产品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降低油烟对人体的危害,让用户有更好的健康保障和烹饪体验,从人的视角出发,解决关乎健康的本质问题,这正是方太持续创新的最大动力。
 
方太的水槽洗碗机也是如此,很多儿女看到父母操劳了一辈子,还要用双手去洗油腻腻的碗筷,于心不忍。
 
方太考虑到了这一需求,为了解放中国人的双手,让洗碗不再成为中国家庭和中国父母的负担,其研发团队用了5年时间,走访25个城市的1000多个家庭,依据中国家庭普遍厨房面积小的情况,研发出了适合中国家庭的洗碗机,一次性解决了中国家庭洗碗的诸多痛点。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

还有近几年推出的母婴级净水机,方太用了8年时间,在全球内首创了“NSP选择性过滤技术”,不仅能够高效滤除重金属,还能保留有益矿物质,实现了饮用水安全与健康之间的平衡。
 
“板凳要做十年冷”,以年为单位,舍得在基础研究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说实话,如果不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是从那颗仁爱之心出发,这样一条漫长且艰辛的研发之路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不止于产品,对员工的爱护和尊重同样是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贯穿于企业的另一个重要例证。
 
在员工关系方面,方太做法是把员工当家人,创造员工幸福感,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流于纸面的口号,我们之前谈到的“四感”环境,就是这方面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其中,方太制定的“全员身股制”尤为值得一提,它反应了方太在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仁义与平衡。
 
2010年,茅忠群借鉴晋商模式,对管理进行了一次触筋动骨的变革,实行“全员身股制”——只要在方太任职满两年的所有员工,都可以依据企业规定拥有一定数量的身股。当然,身股不是“大锅饭”,具体的股数会与员工的实际贡献和绩效挂钩。
 
大多数企业的激励制度只针对高管和核心骨干,但方太一反常态,进行全员覆盖,即使是一线员工也包括在内,这样大胆的尝试在方太内部推行时,其实也遇到过不小的阻力。
 
面对这样的阻力,茅忠群用了一个反问来回应:
 
“大家普遍认为公司都是这样的,是少部分人享有的。那我就反问,我们学习的是中华优秀文化,我们是仁者爱人,我们说要把员工当家人,那凭什么等真正享受的时候,只有中高层享受,基层员工却无法享受?”
 
通过这些例证不难发现,方太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运用,绝不止于管理这个表层,而是融入到了企业所涉及的每一处“毛细血管”当中,无论是研发创新、产品理念还是员工关系上,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对其的深刻影响。
 
04
结语:
到底该如何学习方太文化?
 
所以,如果要问方太文化能不能学,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中西合璧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落地路径以及对伟大企业的定义和追求等等,这些都值得业界思考和借鉴。
 
但如果想要学得好、学得透彻,那也绝不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还是融会贯通,把中华优秀文化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并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坚决贯彻,或者说,能真正把导人向善,促进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作为企业的最高信仰。
 
这也正如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杨壮所言:“方太有很多好的方式方法,但如果你不真正学习方太的精神思维,不学习方太在人品上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学不到的。想要真正学习方太,就得打破原来的思维模式,在原来思维模式之上,走到一个新的阶层。” 推荐阅读:方太企业游学
 
最后,我们也希望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们都能多一份对伟大企业的追求和向往,在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和感悟中,坚定对真善美的信仰,在长期坚守和艰苦奋斗后,迎来新商业文明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