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标杆研究 > 标杆研究

媒体解码:建一座“灯塔工厂”,要分几步?

(来自: 发布于:2022-05-06)

今年一季度,随着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首破万亿,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在此背景下,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持续开展“数智新生态”系列深调研,首期聚焦制造业数字化,专访了工业富联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左赣鸿,推出“数智新生态——广东工业互联网3.0产业深调研”系列报道①。

厂房内不再是灯火通明,机器在闪烁的绿灯中运行,这是富士康工业互联网(工业富联)深圳园区的一幕。自首座以机器人替代人力的“关灯工厂”2012年在成都现身后,工业富联就在加速推进“灯塔工厂”,并助力富士康集团打造了多座“灯塔工厂”。

“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灯塔工厂并非遥不可及,工业富联为此推出“灯塔领航”计划,希望在2021年2025年之间,为10家领军企业建设世界级灯塔工厂,一百家头部企业实现完整数字化转型。

那么,“灯塔工厂”是如何建成的?打造一个“灯塔工厂”,有几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工业富联数字化转型首席专家左赣鸿。

谁可成为“灯塔工厂”

每年灯塔工厂评审,国内就有超过1000家企业申报,约占全球的一半。这也可以窥探出,国内企业对数字化的热情执着。

基于公司海量工业大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工业富联对内推进公司智能制造升级或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对外通过整合新技术,将公司自身的优势变成可以对外复制推广的标准化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打造灯塔工厂方面,工业富联无疑有较为丰富的经验。

那么,成为一座灯塔工厂,是因为它体量够大吗?左赣鸿说,截至目前,成为灯塔工厂的单一工厂营收没有低于50亿元营收的,它要是所处行业、细分领域的标杆,有一定的江湖地位,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

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维度。即便是对全球知名的制造工厂,也有一家没能评审上,原因在于,它的业绩成长只有2%——虽然这家企业已经是全球第一名的位置,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也表明,它的增长已到了极限,未来的经营数据不会有非常显著的改变。

“如果没有30%的增长,都不算有显著的业绩增长。”左赣鸿说,评价一座灯塔工厂,除了营收指标,还要在经营成本、产出效率、质量提升等方面都有相应显著提升,一些头部企业虽然数字化已经较为领先,也导入了一些改善措施,但增长空间依然有限。


灯塔工厂”的关键词不止是数字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暨绿色低碳也在成为重要考核标准。“可持续性指标甚至放在了核心经营指标前面。”左赣鸿说,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加快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也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分内之事”。

创新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铝合金材料生产基地之一,在“双碳”目标下,铝型材的加工面临着更加严格的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要求,携手工业富联,在铝合金材料绿色制造灯塔工厂、铝原材料产业链循环经济以及绿色铝原料供应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通过实现铝制生产端到端管理,以精益化为基础的智能生产、价值链全生命周期与再循环绿色制造管理,构建低碳产业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该公司正在向实现数字化全流程碳足迹追踪迈进。

“一些企业很容易在绿色低碳环节上被筛掉。”左赣鸿说。

从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为灯塔工厂提供咨询规划等数字化服务,顶层设计是左赣鸿的一项重要工作。毫无疑问,数字化的执行自然少不了从顶层设计开始。

但左赣鸿觉得,数字化并不在于是否有一套顶层设计,相反,越是传统的、行业中存在已久的技术,如自动化,可以解决很多简单重复烦琐的劳动;一些传统的精益手法,也可以给企业降本增效。

他举例说,在企业发展早期,老板是业务员,也兼出纳采购等多重角色,当企业发展壮大,手工做账跟不上了,就开始引入信息化,例如,库存管理就可以引入金蝶、用友等等,协助人来做某方面的业务管理。

“那时候的信息化系统,是一个一个上的,此后逐渐形成了一个一个信息烟囱,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协助企业如何做顶层设计。”左赣鸿说,什么样的场景该串接怎样的系统,哪些数据是放本地还是云端,还有哪些数据应该是保密的,都要重新梳理。

他发现,过去,不少企业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接口开了一堆,人员离职之后,也被淡忘,于是,工业富联就会系统指导企业,数据怎么进仓,如何把业务流程搬到线上去,实质上改变的是一些基础性工具。

还有一些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但每次举行的分析大会,都是在检讨上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左赣鸿说,实际上等知道异常的时候,现场都已经被破坏,或者因为接了新单而换线了。

“如果对方连基本的马步都没蹲过,我们从来不会强推数字化技术。”左赣鸿说。很多传统中小企业,设备很老旧,甚至用的还不是数控设备,数据也采集不上来。实际上,数字化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没有标准化、自动化,谈信息化和数字化是在骗人,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只是将底层的功能集中起来并放大,达到改善的目的。

太多人想一蹴而就

左赣鸿也遇到过,客户花重金邀请顾问公司来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指导,但是当项目结束,顾问公司撤场,此时客户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度开始从顶峰往下逐渐消退,最终运转又回到转型之前的轨道上,只留下诸多系统。

结果,操作人员往往是线下、线上同步操作,工作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还额外增加,怨声载道,吐槽系统不好用的声音不绝于耳,以至于管理者在底层抱怨的声音中都开始动摇。

工业富联总结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同步建设组织能力,培养能够承接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对企业的全新要求的数字化团队。

“比如说,技术团队要能够自我实现新技术的迭代,大量工业数据要有人能够厘清数据之间的关系,为公司所用,流程需要能自动组织检讨及优化,持续在系统迭代。”左赣鸿说。

但很遗憾,很多企业并没有区分清楚。左赣鸿说,制造业苦哈哈的,一些专家宁愿去互联网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缺乏数字化和信息化人才,这也导致后续很难快速迭代。


“每个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没有终点,还要不断迭代,内部组织是不是具备了数字化能力,组织够不够敏捷。”左赣鸿说,过去导入了大量流程,这是一种层层负责的状态,而在数字化时代,组织更加扁平,发生了一个事件,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同一时间收到反馈并能依据预设好的职责展开工作,很多工作都变成同步进行,大大提升组织运作效率。

“太多人想一蹴而就,借助工业富联这样的企业,一步登天。”左赣鸿说,未来,人和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数字化则是打造数据资产的关键,钱可以买到设备,建工厂也不是难事,各地都在激烈招商引资,唯有人和数据是需要企业自身积累的。

他以MES系统为例,至今导入工厂已很多年了,左赣鸿自身也是关键用户,伴随着管理诉求的变化、颗粒度变得更细,MES系统现在也还在不断改进,流程和效率也在一点一滴改善,经年累月的积累使得系统越来越好用,而其他企业也需要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摸索自己需要什么,大企业一套大而全的MES系统复制过去也用不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他总结道,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更是一个能力长期培养的过程。(文章来源:工业新基建



END


图文来源于网络,迈迪尔公众号推荐阅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